新闻动态

NEWS UPDATE

以爱疗愈,致敬“特别”的母亲——我院圆满举办住院部儿童 2025-05-10

5月9日下午,我院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举办了一场主题为 “以爱疗愈,共筑心桥” 的心理关怀活动,旨在帮助住院部孩子家长释放压力、缓... [详细]

北京市第六医院儿科教授马燕茹莅临我院联合会诊,为儿童健 2025-05-10

期中考试结束,距离暑假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。不少家长发现,自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似乎总有些"慢半拍":看着同龄孩子个子窜得老高... [详细]

科室导航

DEPARTMENT

专家团队

EXPERT TEAM

  • Doctor

    陈玺 副主任医师

  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

    原陕西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专家

    儿童自闭症、多动症、抽动症、语言障碍、儿童注意力不集中、学习困难、遗尿症、智力低下、发育迟缓等儿童行 [查看更多]

  • Doctor

    毛云英 主任医师

  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教授

  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特邀编委

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多动症、抽动症、自闭症、语言发育迟缓、智力发育迟缓、学习困难、矮小症、遗尿症、性早熟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、生长发育疾病;小儿心脏 [查看更多]

  • Doctor

    陈艳丽 主任医师

   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

    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

    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症、抽动症、自闭症、发育迟缓、语言发育迟缓、智力低下、学习困难、儿童癫痫、儿童营养、生长发育、矮小症、结 [查看更多]

  • Doctor

    吴斌 副主任医师

    世界中联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

   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

    抽动症、多动症、自闭症、智力低下、语言发育迟缓、脑瘫、精神迟缓、矮小症、遗尿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和生长发育多发病、常见病、疑难杂症的诊疗 [查看更多]

  • Doctor

    马文靖 副主任医师

  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

    西安附一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主任

    儿童多动症、抽动症、自闭症、语言发育迟缓、精神发育迟缓、遗尿症、学习困难、情绪障碍 [查看更多]

  • Doctor

    郑青春 副主任医师

    西安附一儿童医院生长发育科主任

   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委员

    儿童矮小症、儿童需求性增高、癫痫、发育迟缓、抽动症、多动症、自闭症、脑瘫、性早熟、遗尿症、肥胖症等儿童青少年行为发育及生长发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[查看更多]

  • Doctor

    孙三侠 副主任医师

    陕西省保健协会儿童疾病防治委员会委员

    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专委会委员

    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动症、抽动症、自闭症、语言发育迟缓、小儿癫痫、矮小症、性早熟等 [查看更多]

  • Doctor

    徐建华 主任医师

    中华中医学会儿科分会会员

    河南省中医药外治疗法学会会员

    自闭症、发育迟缓、精神发育迟滞(智力低下)、语言发育迟缓、多动症、学习困难、抽动症、遗尿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诊治 [查看更多]

  • Doctor

    管桂芳 心理咨询师

   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

    陕西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

    沙盘游戏治疗儿童自闭症、抽动症、多动症、发育迟缓、缄默症等;解决儿童及青少年的抑郁、焦虑、强迫、厌学、学习障碍等问题 [查看更多]

  • Doctor

    袁久玲 儿科主任

    陕西省医学会儿童保健学分会委员会委员

    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委员会委员

    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、毛细支气管炎、小儿支气管肺炎、支原体肺炎、反复呼吸道感染、高热惊厥、小儿腹泻病、消化不良、儿童慢性咳嗽、反复呼吸道感染 [查看更多]

  • Doctor

    马丽萍 心身科主任

   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会员

    陕西省保健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

   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厌学弃学、网络成瘾、学习困难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、抗压力弱、自伤自 [查看更多]

  • 陈玺

  • 毛云英

  • 陈艳丽

  • 吴斌

  • 马文靖

  • 郑青春

  • 孙三侠

  • 徐建华

  • 管桂芳

  • 袁久玲

  • 马丽萍

诊疗环境

ENVIRONMENT

西安附一儿童医院_自伤自残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- 心身科

自伤自残

如何预警小学生自伤事件发生?

近年来,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,小学生自伤事件频频见诸报端。这些悲剧不仅对家庭造成了深重的打击,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广泛关注。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,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和识别自伤行为的早期预警信号,以便及时干预,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
一、自伤行为的定义与表现

自伤行为通常指个体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,以缓解情绪痛苦或表达内心困扰。对于小学生来说,自伤行为可能表现为:

身体伤害:如割伤、烧伤、撞击等。情绪变化:情绪波动大,易怒、焦虑、抑郁。社交退缩:逐渐远离朋友,减少与他人的互动。学业下滑:学习成绩显著下降,对学习失去兴趣。

了解这些表现是家长和教师预警自伤事件的第一步。


二、识别早期预警信号

要有效预警小学生自伤事件,家长和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早期预警信号:

情绪低落:如果孩子经常表现出悲伤、无助或绝望的情绪,尤其是在经历了重大生活变化(如离婚、搬家、亲人去世等)后,可能是心理问题的信号。自我贬低:孩子频繁表达自我否定的言论,如“我没用”、“我不值得被爱”等,可能表明他们正在经历严重的自卑感。兴趣丧失:对曾经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,如不再参加体育活动、艺术创作等,可能是情绪问题的表现。行为改变:突然的行为变化,如从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,或从遵守规则变得叛逆,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预警。寻求注意:孩子可能通过极端行为(如故意受伤)来寻求关注,这通常是他们内心痛苦的表现。



三、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

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是预防自伤行为的重要措施。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:

倾听与理解: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,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困惑,而不是急于给出建议或评判。创造安全空间: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被接纳,确保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,家长和老师都会支持他们。定期交流:与孩子进行定期的情感交流,询问他们的日常生活、学校情况和情绪变化,帮助他们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。



四、教育孩子情绪管理技巧

帮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技巧,可以有效降低自伤风险。以下是一些建议:

情绪识别:教孩子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情绪,帮助他们理解不同情绪的来源和影响。应对策略:教授孩子一些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策略,如深呼吸、写日记、进行体育锻炼等。寻求帮助:让孩子明白寻求帮助是勇敢的表现,鼓励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向信任的成年人倾诉。


推荐专家

吴斌

副主任医师

出诊时间:
周一至周六8:00-17:30

关注微信,及时了解医院信息,也可24小时预约医生

健康一个孩子
幸福一个家庭